【衆新聞】區議會哪些數據值得率先開放?(一)

Benjamin Zhou
2021-03-19

繪圖:何倩彤

(本文2021年3月19日刊登於衆新聞

第六屆(2020至2023年)區議會成立至今一年零三個月,波折不斷,相信將來區議員在參與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等更高層次選舉上的角色亦會被大幅削弱。不過回望2019年末,大批非建制派年輕人當選開啓了革新的想象空間,包括如何推動區議會在網上變得更加公開透明——直播會議、開放數據等都是熱門提議。一年多來,有數據科學家提出開放區議會的數碼化方向,灣仔區更成立專門工作小組推進開放區議會,想法逐漸落實至行動。

無論局勢如何變化,日後哪個派別佔主導,區議會聯繫社區的角色不會變,開放區議會及其數據亦非一年半載可成事,但一年多來人們對該問題的認識更深入。作為開放數據的研究人員,筆者希望從本周起先透過三篇文章分享最新觀察和思考,與各持份者探討開放區議會數據的未來路向。

區議會究竟有什麽數據?

區議會網站過往一直飽受詬病,主要理由是電子文檔規範不一,而且常用PDF格式乃至掃描圖像,幾乎無法由電腦批量處理,在「大數據」已經街知巷聞的當下,資訊發放落後於社會步伐。相關網絡文章及媒體報道甚多,有興趣的讀者可自行檢索,筆者將來也會再作分析,在此不贅。

除技術和標準以外,開放區議會還牽涉另一個關鍵問題:究竟哪些數據可以且值得開放?

當然,答案可以很簡單——全部,但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不可能也沒必要這麼做,否則就是揮霍納稅人的錢。退幾步講,就算區議會的全部數據按照國際最先進標準發放,數據使用者也要先弄清當中的含義,才能恰當使用,發揮數據的價值。這就需要結合區議會的職能和角色對現有資料作識別分類。

我們的團隊在過去數月檢視了若干區區議會網站發佈的資料,結合相關法例、政策文件,並與個別區議員交流,現已有初步心得,分享在此,以抛磚引玉。

概括而言,區議會的主要職能是向政府提供意見及開展地區工作,過程中產生或需經手的資料可歸納為三類:一是地區工程設施及社區活動;二是會議事務,包括出席、動議、發言、投票等;三是政府就某些項目中關涉地區事務部分提供的諮詢文件。就目前觀察所得,區議會開放數據的關注點應當落在第一類別。

照片由香港互聯網協會「香港開放數據指數」提供

關注地區工程設施及社區活動

上述第一類資料,即地區工程、設施管理及社區活動,是特別重要的,因為批核該類計劃是作為諮詢架構的區議會少有較具「實權」的職能,資料的匯集和披露經過十餘年實踐業已形成一套機制,當中的數據大致標準化,具備了提升開放數據水準的條件。更重要的是,這些工作貼近普通市民,某些計劃在過去數年甚至不時成為社會議論的焦點,例如,一些地區工程被質疑是華而不實,坊間戲稱為「小白象」

相對而言,其他兩類資料中,動議、投票等會議事務與市民的關係不甚直接,而且區議會依據《基本法》屬於「非政權性的區域組織」,與立法會有本質區別,表決結果幾乎沒有約束力(上述地區工程和活動除外,但約束也並不絕對),記名表決更甚少出現;政府諮詢文件則因項目而異,沒有結構化、標準化的數據。兩者距離開放數據仍有一段很長的路程要走,故在不改變區議會職能的前提下,聚焦於開放地區工程、設施及活動的數據才是切合實際的方向。有關這些數據的詳細來龍去脈,筆者將在下一篇介紹。

【撰文:香港互聯網協會「香港開放數據指數」研究員周穗斌】

【衆新聞】區議會哪些數據值得率先開放?(一)

周穗斌
2021-03-19

繪圖:何倩彤

(本文2021年3月19日刊登於衆新聞

第六屆(2020至2023年)區議會成立至今一年零三個月,波折不斷,相信將來區議員在參與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等更高層次選舉上的角色亦會被大幅削弱。不過回望2019年末,大批非建制派年輕人當選開啓了革新的想象空間,包括如何推動區議會在網上變得更加公開透明——直播會議、開放數據等都是熱門提議。一年多來,有數據科學家提出開放區議會的數碼化方向,灣仔區更成立專門工作小組推進開放區議會,想法逐漸落實至行動。

無論局勢如何變化,日後哪個派別佔主導,區議會聯繫社區的角色不會變,開放區議會及其數據亦非一年半載可成事,但一年多來人們對該問題的認識更深入。作為開放數據的研究人員,筆者希望從本周起先透過三篇文章分享最新觀察和思考,與各持份者探討開放區議會數據的未來路向。

區議會究竟有什麽數據?

區議會網站過往一直飽受詬病,主要理由是電子文檔規範不一,而且常用PDF格式乃至掃描圖像,幾乎無法由電腦批量處理,在「大數據」已經街知巷聞的當下,資訊發放落後於社會步伐。相關網絡文章及媒體報道甚多,有興趣的讀者可自行檢索,筆者將來也會再作分析,在此不贅。

除技術和標準以外,開放區議會還牽涉另一個關鍵問題:究竟哪些數據可以且值得開放?

當然,答案可以很簡單——全部,但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不可能也沒必要這麼做,否則就是揮霍納稅人的錢。退幾步講,就算區議會的全部數據按照國際最先進標準發放,數據使用者也要先弄清當中的含義,才能恰當使用,發揮數據的價值。這就需要結合區議會的職能和角色對現有資料作識別分類。

我們的團隊在過去數月檢視了若干區區議會網站發佈的資料,結合相關法例、政策文件,並與個別區議員交流,現已有初步心得,分享在此,以抛磚引玉。

概括而言,區議會的主要職能是向政府提供意見及開展地區工作,過程中產生或需經手的資料可歸納為三類:一是地區工程設施及社區活動;二是會議事務,包括出席、動議、發言、投票等;三是政府就某些項目中關涉地區事務部分提供的諮詢文件。就目前觀察所得,區議會開放數據的關注點應當落在第一類別。

照片由香港互聯網協會「香港開放數據指數」提供

關注地區工程設施及社區活動

上述第一類資料,即地區工程、設施管理及社區活動,是特別重要的,因為批核該類計劃是作為諮詢架構的區議會少有較具「實權」的職能,資料的匯集和披露經過十餘年實踐業已形成一套機制,當中的數據大致標準化,具備了提升開放數據水準的條件。更重要的是,這些工作貼近普通市民,某些計劃在過去數年甚至不時成為社會議論的焦點,例如,一些地區工程被質疑是華而不實,坊間戲稱為「小白象」

相對而言,其他兩類資料中,動議、投票等會議事務與市民的關係不甚直接,而且區議會依據《基本法》屬於「非政權性的區域組織」,與立法會有本質區別,表決結果幾乎沒有約束力(上述地區工程和活動除外,但約束也並不絕對),記名表決更甚少出現;政府諮詢文件則因項目而異,沒有結構化、標準化的數據。兩者距離開放數據仍有一段很長的路程要走,故在不改變區議會職能的前提下,聚焦於開放地區工程、設施及活動的數據才是切合實際的方向。有關這些數據的詳細來龍去脈,筆者將在下一篇介紹。

【撰文:香港互聯網協會「香港開放數據指數」研究員周穗斌】

Read more

經過多年民間倡議行動,論述上逐漸達成一種共識:土地資料共享可視作追求社會公義的一種方式。「公義」在此不僅有英文 justice 之意,也可以按中文字面拆解為「公平」和「正義」。
Read more
All news reports on the "Hong Kong Open Data Index 2019/20"
Read more
Logo of Ming Pao, a Hong Kong based newspaper
資訊透明有助防疫,但如何保障病人私隱是開放公共衛生數據過程的難題。
Read more
View Open Data Index
View Index